南江县紧扣基层法治需求,创新实践“问需普法”新模式,以问题导向破解普法“供需错位”难题,通过“问诊需求—靶向供给—长效惠民”全流程革新,推动法治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法治真正融入群众生活肌理。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法治需求1200余条,开展精准普法活动840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
一、问诊式调研,找准法治需求“靶向标”
为切实解决普法内容与受众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县委依法治县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征集法治需求。线上,依托“南江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需求征集专栏;线下,在32个乡镇(街道)设立普法民意收集点,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网格员等人员,采取“赶集日驻点、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摸排。通过整理、分析、归类将群众反映的土地流转、农民工维权、道路运输等问题转化为需求订单,并根据“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精准分派至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县交通运输局等15个普法责任部门,通过“需求—责任—时限”的模式,确保普法责任部门的职责得到落实,实现普法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二、定制式服务,打好普法宣传“组合拳”
各普法牵头部门按照“一案一策”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采取“一对一”或村社集中宣讲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成功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按需讲解的普法模式转变。县自然资源局派遣专家深入乡间田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细致解答他们在土地政策、流转程序等方面的疑惑。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村民大会专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村民了解土地承包的流程、权益保护以及争议解决途径。县交通运输局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等形式,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定制式服务,满足了群众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跟踪式问效,筑牢法治建设“压舱石”
南江县建立“双线回访”评估机制,聚焦考察群众需求端的获得感,检验普法供给端的责任落实。县委依法治县办成立评估组随机走访单位,重点调研“问需普法”落实情况,实地核查普法台账,对于普法效果不明显的单位,“点对点”督促指导。高度重视群众对普法内容接受度、法律知识转化率等“实质效果”,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电话回访形式对20名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达100%。通过跟踪式问效,南江县普法工作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法治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下一步,南江县将持续深化“问需普法”长效机制建设,通过系统化推进、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为主线,着力构建“需求收集—精准配送—效果反馈”闭环机制,推动普法工作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