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南江县司法局:问需普法润民心 精准施策惠民生

来源:南江县司法局 作者:宿菁玲 发布时间:2025-03-28 09:42:09

南江县紧扣基层法治需求,创新实践“问需普法”新模式,以问题导向破解普法“供需错位”难题,通过“问诊需求—靶向供给—长效惠民”全流程革新,推动法治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法治真正融入群众生活肌理。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法治需求1200余条,开展精准普法活动840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

一、问诊式调研,找准法治需求“靶向标”

为切实解决普法内容与受众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县委依法治县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征集法治需求。线上,依托“南江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需求征集专栏;线下,在32个乡镇(街道)设立普法民意收集点,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网格员等人员,采取“赶集日驻点、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摸排。通过整理、分析、归类将群众反映的土地流转、农民工维权、道路运输等问题转化为需求订单,并根据“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精准分派至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县交通运输局等15个普法责任部门,通过“需求—责任—时限”的模式,确保普法责任部门的职责得到落实,实现普法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二、定制式服务,打好普法宣传“组合拳”

各普法牵头部门按照“一案一策”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采取“一对一”或村社集中宣讲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成功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按需讲解的普法模式转变。县自然资源局派遣专家深入乡间田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细致解答他们在土地政策、流转程序等方面的疑惑。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村民大会专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村民了解土地承包的流程、权益保护以及争议解决途径。县交通运输局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等形式,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定制式服务,满足了群众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跟踪式问效,筑牢法治建设“压舱石”

南江县建立“双线回访”评估机制,聚焦考察群众需求端的获得感,检验普法供给端的责任落实。县委依法治县办成立评估组随机走访单位,重点调研“问需普法”落实情况,实地核查普法台账,对于普法效果不明显的单位,“点对点”督促指导。高度重视群众对普法内容接受度、法律知识转化率等“实质效果”,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电话回访形式对20名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达100%。通过跟踪式问效,南江县普法工作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法治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下一步,南江县将持续深化“问需普法”长效机制建设,通过系统化推进、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为主线,着力构建“需求收集—精准配送—效果反馈”闭环机制,推动普法工作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