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厨房、阳台多处漏水,楼上业主却百般推诿,并用抖音号、微信朋友圈发布不当视频进行诋毁,楼下业主如何维权?主审法官给出维权锦囊。
案件回顾
苟某与柏某均系恩阳城区一新建楼盘同栋楼房的业主,苟某为1305房业主,柏某为1405房业主。去年年底,苟某拟迁新居,发现厨房吊顶、橱柜门上长出“白毛”,热水器等电器生锈,揭开吊顶后又发现天花板上有多处渗水、滴水现象。遂找来物管及楼上业主,经三方见证,确认漏水主要集中在楼上淘菜盆区域,系楼上厨房防水未做好所致。双方虽多次协商补漏和赔偿,但效果甚微。苟某对楼上柏某以“打补丁”的方式仅对漏水处进行“上补下”的做法极为不满,柏某对苟某提出的赔偿金额不予认可,认为其狮子大开口,还在其抖音号、微信朋友圈发布不当言论和视频曝光苟某信息,引发粉丝及小区业主围观。苟某一怒之下,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向法院提出“一元”之诉,并提起因漏水所遭受的损失的侵权之诉。
裁判结果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首先明确办案思路,在核实名誉权诉请属实的情况下,为尽快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责令被告迅速删除自媒体上发布的不当言论及视频。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去现场查看,由专业人员对楼上的补漏方式及原告的损失提出可供参考性的意见。根据专业人员的提议,当场敲开柏某厨房磁砖后,发现柏某居然连基本的防水都没做,柏某自觉理亏,决定重做防水处理。承办人顺势开展调解工作,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兑现,名誉权案以原告撤诉告终。
法官有话说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社区的建设;而和谐社区的建设,则是从睦邻友善开始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高楼大厦,因房屋漏水引发邻里纠纷的状况也不断增多。法官建议:首先保护现场,通过拍照、录音录像、公证等方式固定证据;其次,可通过小区物业公司、居委会或街道办,与楼上邻居进行协商、调解;最后,若协商不成,建议积极维权,可以通过与楼上邻居达成仲裁协议后选择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