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司法利剑护青山 巡回审判润民心 ——赤水河畔“一江法庭”以法治之力书写生态保护新篇

来源:古蔺县人民法院 作者:周云 王尚钦 发布时间:2025-04-01 11:41:08

现场直击

1743478912810.png

2025年3月31日,赤水河畔的清风裹挟着法槌声,在古蔺县茅溪镇青龙村碳汇林基地回荡。张某某等6名被告人因使用禁用工具非法猎捕毛冠鹿、小麂等国家保护动物,被古蔺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百余位村民、生态护林员在旁听席观摩庭审。

法槌落地

法官结合案情,详细阐释《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中关于禁猎区、禁猎期的规定,强调“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法治理念,让群众直观感受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

1743478942480.png

跨省司法协作:织就赤水河生态防护网

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其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每年3月到7月更是动物繁衍后代的季节。近年来,云贵川三省通过跨区域司法协作,严厉打击非法狩猎、非法捕捞水产品、盗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旨在保护好赤水河的一河清水,两岸青山。此次审理的非法狩猎案件,就是要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凝聚起沿河两岸人民保护赤水河的共识。碳汇林基地不仅是审判场所,还是生态修复的实践平台,更是司法保护赤水河生态的缩影。

1743479000235.png

从“猎户”到“护绿人”:民族共治铺就生态致富路

赤水河沿岸有不少聚居点,特别是苗族、彝族群众,曾是“靠山吃山”的传统狩猎者,至今仍有“打山”陋习,沿河居民非法捕捞水产品也时有发生。如今,通过司法引导与政策扶持,他们转型为生态守护者与绿色产业受益者。

1743479024986.png

碳汇林基地负责人刘宗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数千亩荒山荒地治理为如今的甜橙果园,实现了环境变绿和经济增收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法治带头人”“环保代言人”。在这种法治宣传的氛围中,也感召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赤水河的护绿行动之中。开庭前,当地村委主动联系法院,要共同参与这次巡回审理的宣传活动,为守护好赤水河出一份力。在庭审当天,他们特地在各大路口拉起了环保宣传的横幅,并积极组织当地村民前来旁听案件审理。

结语:司法清流润泽两岸青山

1743479051138.png

从“非法狩猎者”到“生态修复者”,从“法律旁观者”到“环保践行者”,碳汇林基地的巡回审判不仅彰显了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更以“看得见的正义”“零距离”的司法审判,唤醒群众生态意识,既要实现对违法行为的治罪,更要实现环境保护的系统治理。赤水河的清波中,流淌着法治的力量、民族的智慧与绿色的希望——这是一条司法护航生态之路,更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之路,古蔺法院人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