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对被执行人的理解,终于可以履行完毕了。”近日,一名被执行人履行完毕到期债务后,激动地向法官发微信说道。
这是一次全程“不见面”的执行,源自一对原同事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先后接到双方当事人的咨询电话。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身处外地,沟通不便,为全面了解双方诉求,执行法官巧用线上沟通方式,将双方当事人拉进微信群,及时告知申请人案件进展,同时明确提醒被执行人履行到期债务的法律义务。
“不是我不想还,奈何收入不高,只能慢慢存钱。”
由于被执行人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工资,为推动案件尽快执行完毕,执行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了扣划方案。
“法官,我卡里面钱不够,但是一旦有了余款,我就马上联系你!还需要你多扣划几次,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只要你积极履行,就不麻烦。早日履行到位,对你和申请人都是好事。”
四个月内,历经十余次扣划,本案执行款项全部划拨到位。这一善意文明的执行举措,不仅有力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更体现了执行工作的温度。案款到位当天,被执行人如释重负,坦言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执行法官在划拨完成的第一时间,解除了对被执行人账户的控制措施,让其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案件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主动索要法官的联系方式,希望邮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法官,麻烦你给我留个电话,我这边给你送个锦旗!”
“心意领了,但这些是我应该做的,锦旗就不用了。”
毕竟,善意文明执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