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岳池顺强家庭农场种养循环闯新路

来源: 作者:唐小蓉 发布时间:2023-06-28 18:45:52

岳池顺强家庭农场位于岳池县秦溪镇仙谭寺村2组,是2020年由有20年茶商行业经历的“茶老板”孙胜军回乡创办的。农场流转土地150亩,推行“鱼塘养鱼、水面养鸭、场区养猪、荒土种果、林下养鸡”的多元特色循环种养模式。2022年,该场被推介为四川省第一批“10+1”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1)回乡创业困难多。孙胜军回乡创业前,先后在昆明、成都等地从事茶叶批发零售经营,辛勤耕耘20年,在业界也是小有名气的“茶老板”。2015年,由于父母年迈多病,加之遇到茶叶生意瓶颈期,孙胜军思量再三,决定转让茶铺,带着50余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农业创业之路。最初尝试养牛羊,因技术不成熟、规模小、牲畜患病等原因导致养殖不善,加之发展思路没有打开、管理制度不到位,到2017年亏损20余万元。

(2)选对模式破困局。2018年,在农场经历2年亏损后,孙胜军开始寻求产业发展新路子。他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总结了前2年农场单一模式发展的失败教训,充分利用农场水源丰富(酉溪河流经仙谭寺村)、土壤肥沃等优势资源,开始探索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挖鱼塘、建猪圈、养家禽、种果树,逐步建立起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经过几年的生产经营,逐渐探索出“鱼塘养鱼、水面养鸭、场区养猪、荒土种果、林下养鸡”的多元特色循环种养模式。整合村内特有的山林田园和乡村民居的优势资源,建成集种养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

(3)破茧重生步正轨。选对了发展模式,农场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圈舍新建、牲畜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鱼塘整治,对农场进行提档升级,实现牲畜粪便发酵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有机肥种植有机生态果、果林中养鸡啄食害虫、鱼塘养鱼、水面养鸭的立体循环种养,逐步实现了产业旺、农场兴。目前,农场占地面积150亩,其中鱼塘30亩、圈舍5亩(60间)、柑橘果林60亩、其它用地55亩,年出栏生猪600头、鸡鸭鹅3000余只、水产2万斤。2022年,农场经营收入150余万元,纯收入20余万元。

(4)多种渠道助乡亲。农场通过家庭承包地和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种养业,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6万余元。常年聘请本地村民在农场务工增收,农忙时段用工人数超过50人,年向村民支付务工费6.5万元。同时,农场通过向村民提供种子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农业服务,成功帮助100余户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唐小蓉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