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万鸟投林,看碧水青山,这也是德邻检察指挥中心办案检察官的工作内容之一!”日前,四川法治融媒体中心走进位于洪雅县人民检察院三楼的德邻检察指挥中心,一幕幕“美景”映入眼帘。“这是我们的监控平台,指挥中心对接了公安机关的‘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同时,指挥中心还连接了无人机云平台,因此我们可以多点位实时监控洪雅的主要河道流域及重点区域。”洪雅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瞿磊介绍道。
作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区域和大成都、大峨眉国际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洪雅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知名文旅品牌20个,囊括瓦屋山、玉屏山、柳江古镇等国家级资源10个。沿着绿色生态线,洪雅县人民检察院将瓦屋山、玉屏山、柳江古镇等地设立为了重点监督点位,密切关注着植被保护、水污染、违章建筑及森林消防隐患等情况,公益诉讼足迹踏遍辖区的山、海、河、林。
“在星罗棋布的监督点中,我们以往在现场核查线索只能依靠脚步丈量,核查一个监督点经常需要花费几个小时,部分线路长的甚至需要往返好几次,有些地点还会存在线路障碍无法进入等情况,但我们现在有一个‘得力帮手’。”瞿磊一边介绍,一边慢步走向办公桌。
“你看,现在我们的无人机已经起飞了,只需要坐在这里操控即可。通过线上云指挥平台以及4G远程可视化巡航,我们的监测能够达到无人机起飞点半径10公里内的任何一个精确点位,并且能够将监测画面实时同步给其他办案机关。”瞿磊将无人机操纵器连接到电脑,操作无人机飞向高空,洪雅县城及周边区域瞬间一览无余。
“5分钟的航拍视频、多角度的照片以及现场水样检测,完整记录了生态环境受损的事实。截至目前,东风堰的垃圾已经清理完毕,河流又恢复了以往的清澈见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瞿磊介绍了一起公益诉讼案的办理过程时称,无人机突破了地形和空间限制,通过远程拍摄、近距离取景等功能成功获取水生态破坏的证据,为案件办理奠定了扎实的证据基础。
今年3月的某天夜晚,洪雅县人民检察院德邻检察指挥中心收到了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该线索称青衣江禁捕区域内有人在非法捕鱼。收到线索后,瞿磊和同事立即前往现场核查,由于天色较暗,捕捞水域面积较大,瞿磊和同事无法准确定位捕捞人员位置,于是瞿磊通过使用无人机航拍红外线热成像功能捕捉捕捞人员位置,准确锁定捕捞人员在流域河心岛上实施非法捕捞行为。锁定证据后,瞿磊立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渔政部门进行核实处理。
“我们运用‘公益诉讼+雪亮工程+无人机’办案新模式,提高了案件线索的发现和调查取证能力,通过不断强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质效。”洪雅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林激光称,目前院内有一名检察官持有无人机执照,充分利用无人机空中勘查收集证据,多角度取证,实时监测、动态跟踪、对选定区域进行变焦抓拍和对目标区域实景建模进行证据固定等优势,实现了公益诉讼工作由传统“平面化”取证模式向“立体化”取证模式转变。
近年来,洪雅县人民检察院依托德邻检察指挥中心,对接公安机关“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对主要河道、林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排查涉水、涉林生态破坏线索,同时结合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近距离拍照取证,为后续案件办理提供证据支撑。2021年以来,通过雪亮工程和无人机航拍获取线索来源20件,立案8件,确保了线索收集的高效性。此外,洪雅县人民检察院定期组织干警与农业农村局联合进行河道巡查,尤其是在禁渔期,对乡镇内隐蔽沟渠常态化开展夜晚巡查工作,及时获取非法捕鱼线索。2021年以来,通过联合巡查发现非法捕捞水产品线索3条,立案2件,水污染线索4条,立案4件,增强了线索收集的精准性。借助“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充分发挥人数和多元职业的优势,鼓励注册志愿者积极提供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线索,不断扩展监督范围和监督精细水平。2021年以来,通过“益心为公”云平台获取线索10条,立案10件,扩宽了线索收集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