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全市这个会在筠连召开,屏山法院作交流发言

来源:屏山县人民法院 作者:蒋 唯 发布时间:2024-06-27 11:40:14

6月18日,宜宾市“全域枫桥”行动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进会在筠连召开,全市两级政法各单位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学习如何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切实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1719459659691.jpg

屏山法院

作交流发言

1719459679084.jpg

按照会议安排,屏山法院院长谢国刚以《“牵牛花·牵手千万家”——“三端解纷”打造诉源治理屏山样板》为题作交流发言。 

经验交流全文

“牵牛花·牵手千万家”—“三端解纷”打造诉源治理屏山样板
为有效破解案多人少、衍生案件增多等难题,屏山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的理念,做深做实诉源治理。为此,屏山县形成的以“扎根基层、藤牵各方、牵手言和”为内涵的“牵牛花”品牌工作法获最高人民法院、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等中省部门的肯定和推广。推动构建了“简单纠纷诉前化解、复杂纠纷联调预警、部门联动协作解纷”的良好格局,被人民法院报等权威媒体报道100余篇次。屏山县诉源治理成效(新收案件增幅)、案件调解率(45.91%)等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屏山法院荣获“全省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8项;调解能手杨东升获评全市“十佳平安卫士”,被推荐“两优一先”市委拟表彰对象。一、 前端扎根基层,就地解纷“治未病”一是构建“牵牛花”联防预警网。在村(社区)设立“牵牛花法官联系点”,明确包村法官,由法官+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组成解纷小组串点成网。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精神病人、信访户“三类人员”分类建立台账,定期入户走访,摸排矛盾纠纷,建立老弱病残幼“一对一”帮扶机制,形成“一乡镇一司法档案”,确保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二是开设“牵牛花”服务直通车。针对辖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实际,依托“车载法庭”,开通“牵牛花”服务直通车,对工伤劳动者、“一老一幼”等参与诉讼不便的当事人,开展上门立案、调解、审判、咨询等服务460余件次,巡回审理83件次,服务山区群众5000余人次。三是组建“牵牛花”喇叭宣传队。结合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未成年等群众关注点,到县委党校等开展“百场民法典法治宣讲”,参与群众达9600余人次。与学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暨巡回审判点5个,开展法院开放日、普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5次,受教育学生5000余名,获四川法治报等采用推广。在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古树名木保护警示标语、温馨提示牌30余块,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巡回审判6次,工作做法获人民法院报、四川政法声音、省高院等广泛关注,屏山法院被表彰为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打造“指尖上”的普法阵地,屏山法院抖音粉丝量(10万+)全市第一。二、 中端藤牵各方,多元解纷“消已病”一是简单案件乡贤主调,变“坐而论道”为“情感共鸣”。制定《牵牛花调解人才库管理办法》,从村社干部、退休干部、法律明白人中挖掘德高望重、善做群众工作的乡贤,组建“牵牛花”调解人才库,委派调解680余件,成功化解410余件。二是批量类案行业专调,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健全部门联动机制,针对劳动合同、物业管理矛盾等领域纠纷数量多、群体广的特点,推动与人社、住建等部门成立专业的行业调解队伍,运用“法律+行业”双专业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努力形成调解合力,化解劳动、物业管理纠纷370余起。三是复杂案件政法联调,变“单兵作战”为“合力攻坚”。建立“1+2+N”诉源治理解纷模式,针对易引发信访事件、刑事案件等棘手矛盾,由法院牵头,联合公安、司法、综治等部门联合参与调解,有效汇聚多部门力量形成联动解纷合力,化解重大疑难纠纷14件,将风险隐患止于苗头。三、后端牵手言和,实质解纷“防再病”一是践行“四下基层”巧化干戈。深入贯彻“四下基层”工作经验,针对矛盾争议大、消耗时间长、对抗情绪激烈的纠纷,坚持深入群众,调查走访,了解实情,一起涉及广告牌坠落造成当事人一级伤残的纠纷案件以调解赔偿145万元结案而得以妥善化解,及时消除信访隐患。践行法治宣传下基层,院庭长带头到村社区宣讲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100余场次,参与群众23000人次,将法律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制定《“一对一”阳光护苗关爱服务行动工作方案》,针对留守儿童、孤儿、违法犯罪风险隐患的儿童开展定期走访关爱175人次。二是活用示范诉讼快解众纷。针对逾期办理房产证等民商事群体纠纷,充分发挥示范诉讼指引作用,促成了150多个类案纠纷庭外化解,化解了7件涉少数民族动物饲养侵权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三是延伸司法职能靠前治理。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社会啄木鸟”功能,立足主业,能动司法。针对审理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案件发现的问题及后续管护难题等发出司法建议10余篇,促进相关单位堵漏建制。针对移民过程中安置房交房问题,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促前端治理,诉前化解上万件移民纠纷,获省高院主要领导大会肯定。  路虽远,行者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屏山将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牵牛花,牵手千万家!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