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2025年4月12日,眉山市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心理发展分会、眉山市彭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中心会议室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活动暨社会心理服务研讨会。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西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四川省心理学会原监事会监事长徐鸿、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二级高级警长骆志军作为督导,眉山市委宣传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科科长何艳、眉山市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会长刘统华等领导出席,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小学校心理老师、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心理老师等20余人参加。
首先,由眉山市彭山区法院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陈平详细介绍了其接手的一个复杂个案。在咨询过程中,陈平遵循心理咨询的一般流程,首先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充分倾诉。随后运用多种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然而,在咨询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如来访者对改变的阻抗等问题,导致咨询进程一度陷入僵局。骆志军在听取陈平的个案呈报后,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他指出,在处理该个案时,需更加敏锐地捕捉来访者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并强调要注重与来访者家庭系统的沟通与介入。
接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鹏利小学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和中心兼职心理老师周翠芸呈报的个案来访者是一名青少年学生,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习压力引发的厌学情绪、与父母的亲子冲突等。徐鸿教授针对周翠芸的个案进行了全面剖析。他认为,对于青少年个案,理解其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是关键。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与被尊重。在咨询中,咨询师要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想法与感受,建立平等、信任的咨询关系。对于来访者的厌学情绪,不能仅仅从学习行为本身去解决,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机与价值观。
随后,召开社会心理服务研讨会,由中心主任刘统华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骆志军分别主持,全体参与人员围绕“如何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有效性”“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探讨”“不同年龄段心理咨询的重点与难点”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的咨询经验,分享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通过交流,咨询师们深刻认识到持续学习与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个案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咨询技术,更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是保障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
本次心理咨询个案督导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督导和心理服务工作研讨会的开展,促进了咨询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工作思路。此次活动将对眉山市彭山区未来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心理咨询工作迈向更高水平,为更多来访者提供优质、有效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宋维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