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县公安局始终把执法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建强执法主体、做强执法监督、压实执法责任,全面提升公安队伍专业技能素养,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队伍新质战斗力。2024年以来,县局先后获得“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评议优秀县级公安机关”荣誉称号。
一、以“学、练、考”夯实执法办案根基。一是日学深研强理论。将学法纳入党委会和局长办公会议题,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解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用足用好县局网页执法管理、经典案例栏目、法制政务微信群等载体,由法制大队分警种、分专业向民警高频推送迭新法律条款、警情处置规范、执法练兵题库等内容,为民警学法提供源头活水,让民警在“知识轰炸”下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今年以来,推送各类执法规范、司法解释20余篇,组织集中学法2轮次。二是周训勤练重实践。扎实推进入所指导活动,每周安排法制大队民警入驻各个派出所指导,围绕现场执法、调查取证、证据固定等规范标准,组织执法民警通过模拟接处警、巡逻盘查、执法办案等情景,进行现场处置、录入指导纠错。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入所指导4次,发现共性突出问题8个,处警不规范、接处警音视频录入不规范,案件该受理不受理等易发、多发问题得到明显遏制。三是月考强培促实效。坚持把理论知识考核、实战实兵考核作为检验执法培训成效的重要抓手,将办案所队例会学习纳入法制目标考评,将学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每季度组织一次法律知识考试,区分不同岗位分类抽考,确保全体民警年内应考尽考。在迎接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之际,开展了县公安局第一届“法律应用能力大比武”活动,先后组织能力测试、案件评审、现场处置等考核7场次,参考率、合格率分别达98%、91%,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将进行“再培训”“再考核”,有效提升民警执法能力和实战素养。
二、以“查、纠、改”校准执法办案航向。一是全面“查”。构建“民警自查、兼职法制员巡查、所队长检查、专职法制员督查、分管局领导审查”的“五级查”工作责任落实机制,确保一案多人盯、众人办,不断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和执法质量。针对重点执法领域、突出执法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7个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二是深入“纠”。通过全面执法检查,既通报存在的问题,更注重从案件类型、侦办人员心理、程序审批等方面分析查找队伍建设质态、执法制度落实、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既让所队知道问题在哪里,又知道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针对性整改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围绕检查发现的执法问题发布案件考评通报2期。三是扎实“改”。定期召开执法专题研讨会,建立突出执法问题整改“盯案”制度,由分管局领导牵头,法制、督察部门全程跟进,及时解决执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对一些执法难点盲点进行内部规范,法制部门细致研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对寻衅滋事、殴打他人等类常见治安违法行为的事实认定、法定情节、处罚种类、罚款幅度等进行合理细化。
三、以“责、权、利”铺设执法办案轨道。一是压实层级责任。从界定执法主体职责入手,分级设定执法办案权限,将办理刑事和行政案件、公安行政管理等执法事项和责任细化分解到警种部门和执法办案的呈报、审核、审批、执行等各个环节岗位,明确执法职责和权限。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分管领导、科所队负责人和执法民警个人等不同层级的执法责任,一旦出现确有执法过错、需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时,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二是明确工作权限。进一步厘清各所队室检查权、考核权、督察权、指导权、审核权,研究细化基层派出所和侦查警种行政、刑事执法权限工作清单,切实做到有各司其职、有章可循,实现按流程执法办案、按制度管人管事,真正将执法理念、执法行为转变到法制轨道、制度框架上来。三是加强结果应用。落实执法办案考核制度、执法考评公开晾晒制度,将表彰奖励向一线办案部门倾斜,并将执法办案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职级晋升、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执法问题敢于动真碰硬追究责任,切实纠正办案多办少办一个样、办好办坏一个样,甚至多办多错、少办少错、不办不错的错误观念。今年以来,有3名民警被评为年度优秀法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