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新村东侧,占地6000平方米的水果分拣包装厂机器轰鸣,缔鑫农业的工人们正将金黄的柑橘分拣装箱。这个由村集体牵头建设的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民生奇迹--上百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困难群众24人,脱贫人口10人,人均月增收3200元,古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0元增长到30万元,产业振兴的活水正润泽着这片土地。
网格员穿针引线,搭建党群连心桥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古新村网格员李红霞化身产业发展的"服务专员",创新建立"柑橘帮帮团",帮助36户果农销售滞销柑橘40余吨。在分拣厂建设期间,网格员累计调解土地纠纷15起,用"铁脚板"丈量出服务温度。还建立"就业需求台账",精准匹配岗位,让20余位上了年纪不会骑车的农村妇女实现“随时上岗、按劳分配”的灵活就业。
发展成果惠民生,美丽乡村展新篇
集体经济壮大的“溢出效应”正在重塑社区面貌。新建4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即将在2025年的6月建设完成,“一站式”的服务阵地既提高了为群众办事的效率,又会给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正是如此,古新村在2025年将创建“五美乡村”,古新村的发展会涵盖生态环境治理(四小庭院、厕所的改造)、产业发展(经济多元化)、基础设施的完善(3组沟渠硬化以及8组50亩农田实现高标准灌溉农田项目改造),更令人欣喜的是,800多万的以工代赈项目也即将启动,古新村接下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新治理新模式,共治共享向未来
古新村探索出"集体经济+网格治理"的融合发展路径。建立"产业网格"责任区,网格员兼任厂区安全员、质量监督员;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兑换生活用品;成立由网格员、乡贤、企业代表组成的产业发展理事会,让民主协商贯穿决策全程。这种"产业造血+治理活血"的模式,使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村民对村"两委"满意度达98.6%。
如今的古新村,厂区里的欢声笑语与广场上的歌舞升平交响共鸣,集体经济的引擎正驱动着乡村振兴的列车加速前行。在这里,网格员是发展的细胞,每位村民都是共富的主角,共同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