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威远县检察院积极履职高效建议 力促平安校园建设效果好

来源:威远县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24 15:57:27

威远县人民检察院就办案中凸显出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及时通过检察建议、综合信息等方式向市、县两级反映,得到市县主要领导批示,县委高度重视并采取系列措施,有效助推平安校园建设成效好。

  从高位出发,着力保障工作落实。该院在调研分析中,注重定位于建立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为方向,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建未成年人保护司法体系、社会体系、预防体系建设,得到县委重视和认可,县委书记亲自作出批示,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牵头,由县政法委、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4月组织召开了“未成年人保护会商会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商会议,畅通联系渠道。由各部门指定联络人负责联系沟通,建立了10余人应急处置工作小组,针对未成年学生犯罪案件及网络舆情,及时畅通信息,共同配合,依法、快速、妥善处理。7月,县级领导再次组织召开扫黑除恶工作专题会,就该院反映“低龄恶势力犯罪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突出亟待加强监管”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从实际出发,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定位,坚持从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检工作实际出发,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性提出检察建设,得到采纳认可。县委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由县委政法委牵头,该院协同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法院等部门针对沟通协调、分级干预、宣传教育、综合治理、防控打击、关爱帮扶等共同建立了“六大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统筹开展法治教育、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帮扶帮教等工作。

  从长远出发,着力提升法治意识。该院立足法治教育提升长远规划,有针对性建议:要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战场,充分有效家校共育平台,进一步加强社会法治氛围营造,全面提高在校学生法治、思想和安全教育。今年,该院联合县禁毒办、县法院等部门开展《庭审进职中》活动,全县3万余名师生同步收看庭审,12名员额检察在内的96名司法工作人员受聘为法治副校长,进校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16场次,参加师生达2万余人。同时,县教育局组织了防欺凌、防自杀等专题教育活动14场次,参与师生达6万余人次;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县教育局组织全县1831个班级,2090名教师在线授课,73890个家庭在线学习答题,累计学习达500万人次,同时,各中小学积极推进禁毒防毒教育,全县3968名学生在青少年禁毒教育学习平台参与学习,课程完成率达到100%、禁毒知识竞赛参加率达到97%。各中小学全面加强家长引导,通过召开专题家长会、推送安全提示信息500余万条、发放告家长书8万余份。

  从环境出发,深入推进综合治理。针对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该院积极推动多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在县委牵头下逐步建立形成了各部门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影响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社会人员和治安乱点进行清理打击,今年以来,共清查宾馆旅店80余家,娱乐场所10家,网吧20家,打掉黑网吧1个,排查食品餐饮经营户117户,清理流动摊点60余个,整改交通隐患2处、周边隐患2处。经过治理,威远中学、自强中学、县职中、凤翔中学及严陵中学校园周边的社会闲杂人员聚集的情况明显减少。

  从保护出发,着力加强防控打击。注重从保护校园安全出发,该院建议加强校园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投入得到有效落实。今年,该县继续投入资金200余万,以购买服务方式,聘用专职保安人员291名,实现了公办学校专职保安全覆盖;安装了监控摄像头4000余个,建成了校园监控平台,并与110监控中心并网;配备了钢盔、防刺服、辣椒水等校园安保设施和应急设施;及时对缺损设施及时维修、更换,严格落实出入登记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严防外来人员入侵校园;组建由学校领导、保安、教师、家长为成员“校园安全护卫队”达600人、“文明劝导队”300余人,并被配治安巡逻红袖标,在上下学前后对校园周边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加强重点时段防控,加大警力投入,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加强“护学岗”执勤,开展校园上下学高峰的护学工作。(金月月)

责任编辑:admin2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