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牵牛花”开化纠纷 当场履行促和谐

来源:屏山县人民法院 作者:王芝林 发布时间:2025-05-08 09:52:33

近日,屏山法院牵牛花团队成功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长达五小时的耐心释法说理下,原被告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彰显司法温度与效率。  

案情聚焦: 

2023年9月,被告曾某驾驶借用王某的摩托车与行人原告刘某发生碰撞,致刘某受伤住院,后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刘某起诉要求曾某、王某、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庭审中,双方对医疗费用争议激烈:曾某质疑刘某住院期间存在二次伤害,认为部分费用与其事故无关;刘某则坚称所有治疗均属必要。

法官破局:抽丝剥茧促共赢

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承办法官采取"三步工作法":  

1. 证据定纷争:调取完整病历资料,结合鉴定报告逐项梳理医疗项目,明确事故直接关联费用;  

2. 法理明责任: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阐明侵权人应赔偿"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合理费用",同时释明举证责任规则;  

3. 情理融坚冰:从事故对双方生活的影响切入,引导换位思考,提出"降低诉累、即时履行"的调解方向。  

经过五小时"背对背分析+面对面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保险公司支付刘某赔偿金6.9万余元,曾某当场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刘某34000元,刘某放弃其他诉讼请求。款项即时到账的一刻,原被告握手言和:"感谢法官把法条讲透,把账算清,省了我们再打官司的麻烦!"  

机制创新:立审执一体化见实效

本案是屏山法院深化"立审执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1.前端精准介入:立案阶段即启动调解程序,避免矛盾升级;  

2.中端实质解纷:贯彻"如我在诉"理念,法官全程释明风险、测算赔偿;  

3.末端即时履行:督促当庭给付,减少执行程序空转,节约司法资源。  

案情聚焦: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法官呼吁公众严守交通法规,事故发生后应主动配合治疗、固定证据。若对医疗费用存疑,可及时申请专业鉴定,避免因误解激化矛盾。  

屏山法院将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的情怀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度。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