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笔底清风·墨守密光”

——犍为县人民检察院开展半小时课堂活动
来源:犍为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甘泉  唐雯  朱虹 陈炬杰 发布时间:2025-07-03 09:39:29

image.png

为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激发检察智慧,7月1日,犍为县人民检察院举办了半小时课堂:“笔底清风·墨守密光”。办公室主任胡习伟、副主任喻丹、技术骨干刘方玲分别为全体检察干警授课,开启一场综合工作的“思维碰撞”与“技能升级”。

image.png

穿透式剖析,锻造文稿信息“硬功夫”胡习伟聚焦当前信息存在的四大问题,围绕检察信息撰写规范、报送要求、选题方向等内容展开详细讲解,结合上级院信息工作要点与本院实际,深入剖析了信息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通过分享优秀信息案例,从线索捕捉、角度选取、结构搭建、文字锤炼等方面进行经验传授。

image.png

案例式解读,把握八项规定“硬指标”

image.png

喻丹结合中央八项规定中明确禁止的财务行为,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务用车管理等领域的“红线”为例进行深入阐释,让参会人员对“哪些行为绝对禁止”“哪些环节需要重点把控”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标准化分析,筑牢保密工作“生命线”

image.png

刘方玲详细解读工作秘密内涵,通过定义与范围、原则与要求、管理与责任三方面内容,系统讲解了检察机关工作秘密核心要素,重点解读了理解和执行工作秘密保护所需的关键知识。

活动现场,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肖江分别对三位主讲人的授课进行点评,与会人员对讲述内容开展热烈讨论,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感悟,现场氛围活跃。

党组书记、检察长周林指出:一是信息工作务必“精准高效”,深刻领会检察信息对于服务领导决策、反映工作成效、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立足“四大检察”职能,主动提炼、及时提供更有价值的检察信息。二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务必“常抓不懈”,以“钉钉子精神”盯紧每一笔资金流向,确保财政资金用在服务检察主责主业上,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保密工作务必“万无一失”,牢固树立“保密无小事”的工作意识,切实做到在严守保密制度上坚决不打折扣,全面消除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绝对安全。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