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凝魄力、聚伟力,扎实开展以“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争创工作稳步前行。随着争创工作不断深入,愈发认识到现有的治安防控体系与人、财、物交织流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严峻形势的相形见绌,如何重塑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经济发展和强化社会治理的强有力手段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以峨边县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为例,就深化完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谈几点认识。
一、峨边县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现状
峨边县以“强化街面快速反应,遏制街头违法犯罪,提升应变处突能力”为目标,调整城区巡逻防控工作模式,建立以专业化巡特警队伍为骨干、以派出所治安巡防队伍为主体、以群防群治组织为依托的三级治安巡控队伍,形成专兼结合、高效衔接、相互策应,多层次、网络化的巡控勤务工作机制,街面见警率,现行抓捕率,群众安全感,公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一)加强巡逻力量建设,全面提升警力覆盖率。一是做优建强巡特警队伍。峨边县以巡特警大队为巡逻防控主力军,进一步优化配强巡特警队伍,编配专职巡防民警3名、专职巡防辅警30名,配备巡逻突击运兵车3台、巡逻摩托车6台、巡逻平衡车4台、警用无人机2台,根据职能划分成立了巡逻小队、驻点小队、卡口小队3个中队,按照“四班三运转”的勤务模式,开展全天候、机动化、网格化武装巡逻。二是全面整合巡逻防控资源。按照“1、3、5分钟”快反机制,全面整合辖区巡特警、派出所民警、机关民警、综治网格员四种巡逻防控资源,采用人车结合、重装步巡、叠加巡逻、群防群治等形式,突出强化人员密集的广场、车站、商圈、企业、社区巡逻防控,消除治安盲点,提高了城区街面重点部位的见警率。
(二)加强巡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治安管控力。一是动态巡逻防控。由巡特警负责辖区巡逻力量的统一摆布,按照“快速到达、有效防控、疏密有致、动静结合”的原则,将全城区划分为3个巡防区,5条必巡线,7个防控网格,设立2个巡逻驻点,组织巡特警、派出所开展联动联巡,搭配警用无人机常态化高空巡航,建立立体化动态巡防格局。二是街面动中备勤。全面梳理辖区重点部位、重点路段,以政府首脑机关为前沿设立1个快反点、以背峰山广场为辐射基础设立屯警点1个,每天出动2个巡逻车组屯警街面,坚持流动巡查与定点执勤相结合,常态化同武警开展联勤联动,有效建立起“重点核心区域处置控制圈”“人员密集场所处置控制圈”“一般区域处置控制圈”的三级防空圈圈,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三是定点设卡盘查。将治安检查站作为城防“隘口”,每天根据辖区治安情况和发案情况安排警力在城区的主要出入口开展高频率、无规则的设卡盘查,依托移动警务盘查系统24小时不间断开展信息采集、预警、防控。同时,根据辖区治安情况,充分调动派出所巡逻力量设立2个夜间执勤卡点,确保夜间“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
(三)加强群防群治建设,全面提升联防联动力。在7个派出所成立派出所网格工作队,以“1+1+N”工作法为核心机制,开展信息采集、矛盾排查化解、政策法律宣讲、社会治安巡防等工作;以各派出所辖区为界,进一步完善“专业巡防力量—派出所—社区网格”三级平安网络建设,充实社区网格力量,实现全方位基础防范、一体化“警”“网”治理,高层次共治共享。
二、当前巡逻防控存在的不足
(一)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受政府财政投入等因素制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全、不密、不牢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智慧型派出所、警务室、街面警务站、智能移动卡口的建设力度还不能适应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需要,尤其是大数据应用能力不强、前段感知密度不够、视频巡控工作质效不高,科技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资源整合深度不够。目前,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基本由公安机关牵头组建,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参与意识不够强,各类群防群治组织注册登记数量虽多,但普遍存在浮于表面、建多用少问题,治安防控社会共识尚未真正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普遍经费不足,队伍管理相对松散、缺乏专业训练,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群防合力。
(三)警务联动有待优化。在巡防工作上,巡特警大队与属地派出所、武警联动不足、协作不够,巡防勤务安排缺乏科学性、动态性,尚未完全实现以情报研判为依据的动态布警、精确调整,仍易产生区域性过度投放警力、巡逻断档、防控空档等情况。三级体系巡防模式还不成熟,工作合力不够、权责不清,未能很好地辐射带动其他行政执法和群防群治力量。
三、关于完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以机制创新推动巡防体系顺应发展。一是格局打造。聚焦巡防工作运行体系,进一步厘清相关部门警种和派出所职责任务,构建“县级统筹、警种主导、分级设防、叠加防控”的联动工作格局。二是机制引导。聚焦社会面整体防控,健全完善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网格化巡控和“1、3、5”分钟快反等工作机制,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处置。三是勤务提效。聚焦重点时段防控要求,针对周末、节假日、中午、傍晚易形成巡逻空档和衔接断档问题,大力推行周末勤务、假日勤务、节点勤务、夜间勤务,突出巡查并举、实战实效,切实提高街面震慑力和见警率、管事率。
(二)以载体创新推动巡防体系资源整合。一是警民联巡。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建立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群防群治多方参与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等多元主体作用,让更多社会资源、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开展警民联巡行动,不断壮大义警队伍,在夜市商圈等重点部位开展邻里守望、治安巡逻。二是商户联防。探索建立“商户联防”工作机制,按照相邻、相近原则,将松散的商户自防力量聚合起来,推选群众口碑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商户为组长,共同参与治安联防等工作,打造“内部场所有值守、街面店外有巡逻、处处皆见红袖标”的群防群控升级版。三是警保联动。深化公安搭建平台、保安公司牵头、物业公司参与的“1+1+N”警保联防运作模式,成立警保联勤联防巡逻队,共同开展社会面巡控工作。
(三)以理念创新推动巡防体系迸发活力。一是深化警种融合。固化跨警种部门街面警务机制,进一步强化“主动联”意识、拓展“创新联”载体、凸显“专业联”实效,打通警种权责壁垒,实行交叉授权,发挥联合指挥、联勤执法、联动处置、联防预警的“大联勤”作用。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行业系统监管责任,统筹整合综合执法局、校园安保队伍等部门资源力量,全面加强商业街区、校园及周边区域、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联勤联动联防联控工作。三是提升监督效能。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指导监督作用,督促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单位严格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以单位内部防控助力社会治安防控。
(四)以平台创新推动巡防体系科技升级。一是强化预警预防。充分发挥视频巡查事前发现预防、事中控制追踪作用,构筑“天罗地网”立体化巡控体系。加快推进天网、电子卡口、人脸识别等系统建设应用,在党政机关、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大型商圈、银行网点等部位增设前端感知源,强化数据预警、风险感知。大力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精密布建社会治安防控感知前端,夯实单元防控“桥头堡”。二是强化分级巡查。根据不同区域治安形势特点,将反恐防范重点部位、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等划分为一级巡查区域,将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小区、次重要部位等划分为二级巡查区域,将一般场所单位划分为三级巡查区域,按照分级把控、连续巡防为原则,科学布设轮巡时间和警力,确保视频巡控重点突出、覆盖全面、效果显著。三是强化实战应用。坚持实战引领,探索打造一体化情报研判作战中心,强化数据关联、分析、比对和碰撞,深化视频巡查系统建设应用。大力推广视频追踪等技战法,加强一线视频巡查人员实战技巧与运用培训,为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服务民生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