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以“双号并行”方式并入心连心服务热线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入驻心连心服务大厅法律专家座席,在线解答涉及司法行政业务方面问题和法律咨询。2024年共办理群众司法行政类诉求13079件,居市级部门(单位)第5位,工单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75%。同时依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以“热线工单转办”方式对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典型案例】 法律援助快速达 快递小哥终受偿 今年1月,某快递公司业务员吴某拨打乐山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咨询公司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应如何维权等事宜,法律专家坐席值班律师引导吴某从“线上咨询”法律问题转为“线下申请”法律援助。吴某的维权求助信息由市法律援助中心转交给犍为县法律援助中心,犍为县法律援助中心启动法律援助新兴领域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对吴某的法律援助申请依法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律师和吴某充分沟通代理方案,帮助吴某收集工资流水、纳税申报、管理行为等相关证据,分析判断吴某与公司的劳动用工关系具有经济从属性,从而双方应当形成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果断启动诉讼程序,最终公司赔偿吴某2万元。通过“线上”专家坐席和“线下”承办律师的共同努力,帮助吴某成功维权。 现下,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日益增多,因新技术、新算法的加持,平台企业为了规避用工风险,模糊与从业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但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并未改变劳动关系的本质。我们应坚持“事实第一”的原则,贯彻人格及经济从属性是认定劳动关系最核心的标准这一理念,维护新兴领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