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谷雨抒怀

来源: 作者:邓训晶 发布时间:2025-04-22 09:01:18

清明过后,又见谷雨。大地万物,草木葳蕤。天地之间,绿意阑珊。赏心悦目,自得悠然。

遥想古时仓颉,学识渊博,创意造字,始汉字起源,造福于民,功不可没。大写的人字,从此巍然屹立。上天褒奖,不要金银财富,只要五谷丰登。话完谷子雨倾盆,解百姓饥饿之苦。这天遂定为谷雨,后成农事节气。故谷雨祭仓颉,代代相传。

又见谷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暮春时节,阳光明媚,气温回升。无霜打之万物,焕发蓬勃生机。枝头布谷声声,“布谷,布谷……”着急催耕,不误农时。栽秧移苗种瓜点豆,雨生百谷时不可误。耳畔老队长之声,余音袅袅:“谷雨栽上红薯秧,一窝能收一大筐。”“谷雨是旺讯,一刻值千金。”顿时,山坡上,土地里,银锄闪闪;水田中,农人蓑衣斗笠,挥鞭赶牛;点花生,种玉米,栽秧苗,人声鼎沸,好一派春耕繁忙。

举目原野,新秧绿满洲,微风习习,错落有致。谷雨恣意渲染,细雨素描大地,好一幅水墨丹青。雨,生命之源,把灵魂注入五谷,转托万物抽枝拔节,势不可遏。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又见谷雨,暮春媚,花枝俏,山清水秀采茶忙。“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采茶姑娘,手挽竹篮,轻盈而出,浅笑嫣然,巧手翻飞,弄翠拨青,嘴里飞出采茶歌。谷雨茶,茶树经冬休养生息,沐春的雨露滋润,茶叶嫩嫩,芽叶肥硕,叶质柔软,色泽翠绿,阳光下熠熠生辉;谷雨茶,营养丰富,气味鲜美,香气怡人,口感醇香绵柔;谷雨茶,中华医典载:喝之通气血,驱寒湿,防疾病,养生气,轻身不老,还可明目清心;谷雨茶,茶农最喜,奉上一杯,细品那份宁静致远,细品时光甘甜柔美。

“谷雨品新茶,茗香诗意浓。”谷雨茶,渊源长,自古爱茶人不少。许次纾著《茶疏》,“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他酷爱谷雨茶;黄庭坚有“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西窗之下一盏茶,悠悠茶香春之味;元代杨朝英“僧来谷雨茶”,僧友来访,请品谷雨茶,主客其乐;郑板桥“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一杯谷雨茶,茶叶杯中摇曳沉浮,好似他的跌宕人生,酸甜苦辣浓缩于茶中,细品,悠然,慰心,大彻大悟。分茶思故友,听雨倚危楼,诗人们春风之笔,蘸饱新茶之露,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流芳千古。

又见谷雨。谷雨因仓颉有缘,仓颉因文字留名,谷雨年年与读书日相逢,成为最有文化底蕴的节气,四月就更加斑斓妩媚。仓颉造字,中华文明之源头,用文字记载;仓颉造字,使中华民族的根脉彪炳史册;仓颉造字,留下一部部璀璨辉煌的诗书,光照后世。

谷雨时节牵着文字的手,随袍袖宽大,嶙峋飘逸的仓颉,去为文字点墨,着颜,润色,一字一颗心,一字一故事,一字一世界;牵着文字的手,从远古时代到夏商周,听韶乐叮咚;从春秋战国,看百家争鸣;从三国鼎立,静观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从雄风初具的汉武风云,凝望悲怆逍遥的魏晋风骨;从唐宋遗韵,领略豪放与婉约的并存;从大明帝国到清末,目睹一个个王朝的湮灭。历史的一幕幕,在文字中来往交替,编织成永恒的记忆,流传千古。

清明过了是谷雨,节气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中转。春深情浓谷雨时,谷雨一个湿漉漉的热吻,告别春天,留下牡丹花开,布谷归来。谷雨又逢读书日,此时节,宜赏花,宜品茶,宜听雨,宜读书。(邓训晶)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