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常怀责任之心、学习之心、奉献之心,以昂扬斗志和务实作风扛起时代重任,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之心。责任是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当前,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更需要党员干部主动迎难而上。现实中,个别干部存在“躺平”“避责”现象,这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正需要广大干部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一线实践中勇挑重担。正如在防汛抗洪、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正是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才筑起了守护群众的钢铁长城。
常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之心。在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学习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某地农业干部通过钻研智慧农业技术,带领群众实现产业升级;基层社区工作者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这些实践印证了“本领恐慌”必须用持续学习来化解。党员干部既要深学党的创新理论,又要精研业务知识,更要拜群众为师。建立“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才能避免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困境。
常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之心。从“人民樵夫”廖俊波扎根基层的执着,到“燃灯校长”张桂梅托举山乡女孩的坚守,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的奉献不仅是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更是日常工作中的久久为功。在乡村振兴一线,数百万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在科研攻关前沿,无数党员专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
“三心”相辅相成,共同铸就党员干部的精神坐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以责任诠释初心、以学习增强本领、以奉献践行使命,方能不负人民重托,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