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天生就不是一个打篮球的胚子,但我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小学至中学期间,下课十分钟,我都要抱着篮球跑到球场上去投几个篮板,跨上几个“三大步”。后来在县里工作的时候,依然是一个篮球积极分子参加比赛。县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县篮球运动会,由县级八大系统和八区(当时叫区公所)两镇分别组队参加。那个时候,资格审查是相当严格的,记得有一年有一个队从外县请了一个省级退役的队员参加,结果被发现了,组委会当场取消了这个队的参赛资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也不敢上球场了,怕伤了已经老脆了的朽骨,改看美国的NBA转播也是一种享受,他们把篮球比赛玩成了艺术享受。这几年我也看国内的某某赛事电视转播,可看着看着不想看了,后来不看了。因为,赢球的几乎是引进的“雇佣兵”,而且请外籍球员好像还成为了一种时尚,纷纷效仿,不好评判,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县上严格资格审查的做法,我要点赞。现在的外援球员虽然用精湛的球技赢得了胜利,却也让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胜利,究竟意义何在?
我们的体育运动,历来遵循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强身健体,实现体育强国。没必要请外籍球员来赢球。
我们的篮球比赛应该保持其纯粹和高尚。体育,本应是强身健体、增进友谊、提升技艺的舞台,体育比赛的核心在于运动员凭借自身实力与拼搏精神,在公平竞争中展现球艺、增强体质、促进交流。
而如今,谁出得起高薪,谁就能在赛场上占据优势,这与体育强国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长此以往,本土球员成长空间被严重挤压,在有外籍球员“保驾护航”的队伍中,本土球员难以获得足够的锻炼机会,技术提升缓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应该让篮球比赛回归体育本质,用本土球员的汗水和努力赢得比赛,在赛场上磨练意志、提升球技、增强团队合作,让体育精神在每一场比赛中得以彰显。
我们应当重建健康的体育竞赛体系,更加注重本土球员的培养和锻炼,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系统的培养体系,提升球员的竞技水平,弘扬体育精神,让更多的本土球员在比赛中成长,用实力赢得胜利。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才能真正展现其体育精神的内涵,提升体育精神的核心价,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朝着体育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老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