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日,一个被历史和人民共同铭记的日子。1921年的这一天,上海石库门里的一盏灯,南湖红船上的一席话,为黑暗中的中国点燃了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04年后的今天,这盏灯早已照亮山河,这席话早已化作亿万人民的共同信念。七一,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面镜子,照见百年初心;是一把标尺,丈量奋斗足迹;是一声号角,召唤新的征程。
从“觉醒”到“复兴”,百年初心从未褪色。百年前,列强环伺、山河破碎,“中国向何处去”的追问叩击着每个爱国者的心扉。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誓言,改写了中国的命运轨迹。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黄文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诠释着“人民”二字的重量。百年风雨中,党与人民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中国奇迹最深厚的底气,也是七一最滚烫的注脚。
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奋斗始终是不变的底色。今天的中国,是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拥有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工厂”,是探月逐梦、深海潜航、量子领跑的科技强国,更是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人类减贫奇迹”创造者。这些数字背后,是“白天跑现场、晚上改方案”的攻坚身影,是“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团队,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抗疫逆行者,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已经足够好”,但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没有“满足”二字。从“共同富裕”的承诺到“双碳”目标的推进,从“科技自立自强”的突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我们仍在以“赶考”的姿态,回应时代的新命题——如何让发展更有温度?如何让文明更有厚度?如何让复兴更有力度?
从“传承”到“开创”,青年永远是最澎湃的力量。七一前夕,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截至2024年,全国党员总数突破1亿,35岁以下党员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信仰的接力。从“90后”驻村书记带领乡亲直播卖货,到“00后”航天工程师在发射场坚守岗位;从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教育,到青年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挑战“卡脖子”技术……新时代的青年,正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在创新创造中焕发新的生机。
今天,仰望党旗上的镰刀锤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未来的召唤。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永远奋斗”的精神始终如一。七一,是信仰的坐标,标定我们从哪里来;更是奋斗的号角,指引我们向何处去。新的征程上,愿每个中国人都能以“奋斗者”的姿态,与党同心、与国同行,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