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确保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东坡区医疗保障局创新实施“早培训强基础、早监测强调控、早预警强规范”工作法,通过构建全周期监管服务体系,推动集采工作提质增效。
早培训强基础,筑牢风险防范屏障。制定“理论+实操”双轨培训计划:一是开展集采政策解读,系统解读四川医保局下发关于药品、耗材采购的要求通知,提升医疗机构经办人员政策认知;二是讲解报量系统操作,邀请医疗机构行家里手进行招采子系统经验分享,重点讲解需求填报、新增订单、选择配送企业、联系配送等采购环节,提升经办人员系统操作能力。
早监测强调控,建立动态预警机制。搭建“三维度”监测分析模型,对采购数据进行智能研判。纵向比对每家医疗机构历史采购量,对降幅超20%启动核查,了解详细原因,并要求医疗机构提供情况说明;横向对比同级别医疗机构采购数据,筛查出采购量为零异常情况,研判是否有违规采购可能;交叉分析约定采购量完成进度,对进度滞后15%以上的单位提前介入。
早预警强规范,构建闭环管理体系。聚焦“报量—签约—回款”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在需求填报阶段,提前发布填报指南,系统中对18家医疗机构报量数据进行合理性审核,对增跌幅20%以上重点审查;合同签订截止前5日启动“双提醒”机制,通过QQ群消息、电话通知等方式督促医疗机构按时签约;建立回款进度通报制度,提前十五天对回款滞后单位开展“穿透式”核查,不限于电话通知、群内通报等方式督促医疗机构及时回款。
下一步,东坡区医保局将持续完善“分阶处置”工作模式,对一般性操作失误的机构开展常规指导、劝诫、约谈,针对性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对存在线下采购嫌疑的线索,按两定协议有关条款核实处理;对于情况严重的线索向卫健部门通报,向省市医疗保障部门汇总上报,并将问题线索向派驻卫健纪检组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