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邻水县开展2025年“3·30”森林防灭火警示日主题宣传活动

来源:邻水县应急管理局 作者:包福安 发布时间:2025-03-31 10:04:15

“大爷,清明,快要到了,要文明祭祀,不要烧香烧纸,以免引发森林火灾”。


图片 1.png

“大婶,春耕正忙,不要在森林边焚烧秸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森林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来守护” 。


图片 2.png


                102岁唐世元学习森防知识

3月30日下午,邻水县邻州广场,雨后绿叶在太阳照射下格外亮泽,这里人头攒动,人们在 “森林防灭火宣传咨询台”前,要么索要资料,要么专心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要么在展板前注目观看,仔细阅读…原来是邻水县在这里举办2025年“3·30”森林防灭火警示日主题宣传活动。


图片 3.png


              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森防知识

3月30日被定为四川省的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是为了纪念6年前、5年前“木里”“西昌”发生的重大森林火灾事故。使更多的人明白火灾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活动现场,邻水县公安局、应急局、林业局、民政局、教科体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分别制作宣传展板、宣传资料,讲解群众咨询的森林防灭火、应对森林火灾正确的逃生、“平安清明 文明祭祀”、“‘秸’尽所能 禁烧护绿”等知识等,并向群众发放森林防灭火明白纸等。邻水县城北镇东北村四组102岁老人唐世元,听说邻州广场在举办火灾警示主题宣传活动,在老伴陪同下专程前来咨询、了解森林防灭火知识。老人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原后曾目睹过多次森林火灾,由于不懂得森林火灾扑灭知识,不敢贸然行动,硬是眼睁睁地看着火灾蔓延,不仅把树林给毁了,换造成了人畜伤亡,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这次,他要学习了解更多的森林防灭火知识,回去传给村子里的大人、小孩,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防灭火知识,自觉遵守《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命令》《广安市森林防火命令》《邻水县森林防火命令》,自觉遵守森林防灭火“十不准”,共同守护好人类的青山绿水,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图片 4.png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活动现场,向工作人员咨询、了解森林火灾防灭知识,培育孩子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绿色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从小养成“不带火种入山、不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等良好习惯。一些幼儿小朋友在家长的引导下,当起义务宣传员,向过往群众发放预防森林火灾明白纸等,每发一份资料,他们都有一种美美的成就感,小脸蛋上洋溢着满满的快乐。

在接受县融媒体时,邻水县森林消防队伍二中队队员李小龙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森林防灭火知识深入人心,增强全民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感。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邻水县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杨博文表示,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加之清明临近,森林防灭火形式愈发严峻,作为森林大县的邻水,更是倍感压力巨大。如何引导全县人民自觉遵守《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命令》等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是关键。本次活动,县级相关部门、各国有林场、各镇采取悬挂标语、发放资料、滚动播放警示片及森林防灭火知识、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森林防灭火法律法规及森林防灭火应知应会知识等,共悬挂标语150余幅,发放资料资料26000余份,滚动播放警示片80余小时,让群众知晓了森林火灾重在预防,重在人人参与,关键在“打早打小打了”,人为造成森林火灾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知识,全县人民增强了森林防灭火责任,提高了的森林火灾防范意识,筑牢了森林防灭火大堤。今后,邻水县将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防灭火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守护好邻水的青山绿水,守护好邻水人民的家园。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