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广安岳池: 闻“汛”而动,全力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

来源: 作者:张凯 何露 发布时间:2023-07-06 19:12:16

“......目前,我县降水已趋于结束,现解除暴雨黄色预警。”7月4日上午8时许,随着岳池气象一条短信的发布,至此,7月1日-7月3日广安岳池县这轮强降雨天气基本结束,先后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43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91人,受灾人口达75536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及时预警,下好先手棋

QQ图片20230706191238.png

(县应急局检查乡镇预警信息落实情况)

“各家各户请注意,7月2-4日,我县将有一轮强降雨过程,请大家随时做好紧急避险转移的准备.......”

6月30日傍晚时分,岳池县各乡镇(街道)的“村村通”应急广播持续响起,开始提醒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暴发危险区周边的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各类责任人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对辖区内河流、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专人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同时,该县应急、水务、自规、气象等部门立即启动联动响应机制,全天候监测天气、雨情、水情的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并启动“叫应”机制,县级部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通过政务网、手机短信、微信工作群等方式传递到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值班人员收到预警信息,通过“村村通”应急广播在辖区内持续不间断播放,让村组群众知晓;同时,村组(社区)安全网格员还手持小喇叭走进农户、敲开房门,逐一通知到户到人、到最小工作单元。

据悉,该县为下好紧急避险先手棋,先后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1次,预警提示短信30000余条。

提前转移,打好主动仗

QQ图片20230706191259.png

(市县应急局在一线查看受灾情况)

太感谢你们这些干部了,上门劝我家连夜转移,要不然可危险了......”

7月3日上午,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泰溪镇柏杨沟村8组刘正琼老人来到自家房屋后的公路旁,看到数百方的土石崩塌到自家屋后,并将柴屋压塌,后怕之余紧紧拉着正在查看灾情的村支部书记沈正勇的手,感谢万分。

据岳池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此轮强降雨的安全防范工作,该县严格执行“三个避让,三个主动撤离”的刚性要求,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点、安全网格员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和县乡村三级联动,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要求,对3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受威胁群众实现应转尽转。同时,对村组干部前期摸排出的其他风险点落实专人盯防,一旦发现风险加剧,赓即组织周边群众转移。

截至7月4日上午11时,全县共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43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91人,无一人伤亡。

强化应急,出好组合拳

QQ图片20230706191319.png

(抽路面积水,保障机械顺利施工)

“一碗水水库水位猛涨,泄洪口排水缓慢,有漫坝风险.......”7月2日上午10时,岳池县应急管理局值班室接到伏龙镇紧急求救电话,随后,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蒲锦荣率队赶赴到现场查看实情,与相关单位会商研判,最后决定临时开挖一条沟渠增大泄洪力度,确保大坝安全。

随后,蒲锦荣紧急调来两台推土机赶赴现场,用抽水机排尽通向大坝附近道路的积水,保障大型机械安全通行、顺利作业。

这仅是岳池县当时应急处突场景的一个缩影。

在广岳大道上,县交警大队民警对积水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安放锥形筒、设置警戒线......劝返过往车辆和群众。

在秦溪镇檬子桥村,应急队、应急分队队员正用铁锹、锄头清理滑坡到公路上的泥土,保证道路畅通。

......

据了解,为有效应急处突,该县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组先后出动应急队伍351支3905人,前置应急物资24535件,临时管控涉水道路(桥梁)30条,设置劝导卡口39个,安全劝导3000余人(车)次,积极发挥各单位间团结协作作用,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的措施作为应急处突,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张凯 何露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