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雨坛菩萨的传说

来源: 作者:包福安 发布时间:2023-07-24 12:06:34

2003年7月18日上午,骄阳似火,我与几位朋友到广安市前锋区护安镇团柏村采集史料,有幸听到 “雨坛菩萨”的传说。

唐天荣,团柏村人,80多岁,读过旧私塾,好学多才,解放后教过书,现从事民间疑难杂症医治,当地人称他为活字典,是他给我们讲述的“雨坛菩萨”的传说。

据唐天荣讲,团柏村以前叫“三清村”,源于当地有个寺庙“三清庙”。三清庙建于何年代无从知晓,四合院建筑,正殿三间房屋,左右两侧为厢房,前排列为单墙体,大门两侧为外八字型房檐,大门两侧各一尊观音菩萨。寺庙内有多尊菩萨,有木制的,有石制的,都汇为彩色。

广安是1949年12月解放的,解放当初,社会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各村社有民兵开展巡逻。俗话说,最冷不过腊月天,加之衣衫单薄,巡逻的民兵将木制的菩萨用来生火取暖,可惜那么好的艺术品就这样被毁了。解放后,三清庙用作村上的学校,不得已将石制的菩萨移除寺庙,久而久之石制菩萨就不见了踪影。学校的老师是当时的解放军派来的两位,一位叫魏荣山,是大竹县神合乡人,一位叫雷代用,不知是何地人,还有一位本地老师叫何军安。魏荣山教过唐天荣。为当地培养出一批的人才后,魏荣山、雷代用二位老师就回自己的家乡教书去了,唐天荣等一批优秀人才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三清庙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就读所需,1973年拆除寺庙后,在距原址50米的地方新建了学校,1993年村委会修建新校舍后,1973年修建的校舍处置给了当地农户养羊。

三清庙有一口直径1米的铁钟,学校曾经用于上下课敲钟。1958年大跃进时期,三清大队在地处的高粱大地湾将钟挂于架子上,用于出工、收工的钟声指令,也用于民兵夜间巡逻敲钟指令。社员出工、收工及民兵夜间巡逻的敲钟节奏不同,大伙按钟声节奏指令履职工作。

唐天荣10岁那年,听一位年过七旬的何友恒团练讲过“雨坛菩萨”的传说。

三清庙有一尊雨坛菩萨,掌管施雨。一遇天旱,当地人逢初一、十五就到三清庙给雨坛菩萨烧香,祈求施雨解旱,很是灵验,几乎有求必应。

是年,永兴场(今广安华蓥市永兴镇)连续半年不下雨,到了二月底,仍不见雨,无法播种育秧,急的当地百姓团团转。他们听闻三清庙的雨坛菩萨很灵验,遂决定去买来供奉。说也凑巧,三清庙附近有位村民叫沈痞子的,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梦想天上掉馅饼。永兴场的人找到沈痞子,出高价叫他偷雨坛菩萨卖给他们,他们一拍即合。于是,沈痞子乘人不备,将雨坛菩萨偷了出来高价卖给了永兴场。永兴场得到了雨坛菩萨后即刻下了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当地旱情,保障了春季栽插。

雨坛菩萨离开三清庙后,三清庙一带一个月未下雨,育好的秧苗无法栽插,村民们很是着急,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无可奈何。

三月初一晚上子时,三清庙的观音菩萨给村民投梦,告知雨坛菩萨被盗一事的原委。

当地村民知晓事情的原委后,事不宜迟,刻不容缓,即刻组织大伙敲锣打鼓的去永兴场接回雨坛菩萨。雨坛菩萨刚抬到伏尔岩,三清庙一带就下雨,人们赶紧犁田栽秧,之后再去伏尔岩接回雨坛菩萨还于原位安座,从此,三清庙一带风调雨顺。

唐天荣告诉笔者,而今,三清庙与全国各地一样,无论遇到多大旱情,村民再也不用求雨了,因为,党和政府总能未雨绸缪,解决好老百姓关切事。(包福安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