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昌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完成隆昌首例“超声内镜下经胃胰腺巨大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支架置入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是该院在胰腺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病例回顾
患者刘女士,24岁,3+月前因突发“上腹痛2+小时”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
出院后,患者中上腹部逐渐隆起,进食一般,进食后感觉腹胀不适,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假性囊肿,随访复查腹部CT发现胰腺假性囊肿逐渐增大,直径约19.0cm×12.0cm,遂收入肝胆外科治疗。
这是肝胆外科遇到过年龄最小、囊肿最大的患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天,肝胆外科团队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丹青教授的指导下,为该患者顺利完成“超声内镜下经胃胰腺巨大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支架置入术”,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做到了真正的微创。
术中,超声内镜下见胃腔被明显压迫,在胃体后壁可探及一大小约 19.0cm×12.Ocm囊性肿物,胃壁血管曲张明显,边界清晰,囊壁较厚,内部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及分隔。因脾静脉被囊肿压迫、闭塞,导致胃壁血管曲张广泛,穿刺点选择难度大,极易导致大出血。术中仔细寻找,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避开胃壁曲张血管,选取最薄处作为穿刺点,成功将双猪尾塑料支架置入囊肿,观察支架位置良好,引流通畅,未见活动性出血,手术顺利完成。
科普知识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由于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胆石症与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或胆道蛔虫等疾病,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从而引发急性胰腺炎,这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
酒精:酒精可促进胰液分泌,当胰管流出道不能充分引流大量胰液时,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腺泡细胞损伤,同时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等物质也会对胰腺组织造成损害。
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原因可引起胰管阻塞,导致胰液排泄障碍,胰管内压力增高,使胰腺腺泡破裂,胰液外溢而引发胰腺炎。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如球后穿透溃疡、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憩室炎等,可直接波及胰腺,或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力升高,引起十二指肠液反流,激活胰酶而发病。
手术与创伤:腹腔手术、腹部钝挫伤等损伤胰腺组织,或影响胰腺血液供应,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也可能因胰管高压、胰腺腺泡损伤等原因导致急性胰腺炎。
代谢障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钙血症等代谢紊乱,可促使胰酶提前激活,增加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胰腺假性囊肿是如何形成的
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多继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其形成原因是胰液外溢积聚在网膜囊内,刺激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浆膜形成纤维包膜,由于囊内壁无上皮细胞,故称为假性囊肿。当囊肿较大或出现并发症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腹痛、腹胀、呕吐,甚至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什么是超声内镜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
医生首先将超声内镜经口腔插入胃内,利用内镜前端的超声探头,如同给医生装上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胰腺假性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在精准定位后,选择最佳的穿刺点,将穿刺针经胃壁穿刺进入囊肿腔内。接着,抽出少量囊液进行送检,以明确囊肿的性质。
随后,置入导丝,沿导丝使用囊肿切开刀在超声内镜下电切进入囊腔,为支架的置入开辟通道。最后,将双猪尾塑料支架或其他合适的支架跨越胃腔和胰腺假性囊肿放置,使囊肿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支架顺利引流到胃腔,进而排出体外。就如同在囊肿和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堵塞的“河道”重新畅通。
该技术较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哪些优势
创伤小:是其一大亮点,它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大切口,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极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手术时间短:大大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台上的痛苦和风险。
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出现各种不良情况的可能性。
疗效显著:能够直接有效地解决囊肿问题,减少复发的几率,为患者带来更彻底的治疗效果。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众多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王超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