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涵山拂竹韵,卿云话在场。

——周闻道《只为卿云》新书分享会在德阳绵竹圆满举行
来源:德阳散文学会   作者: 张利红 发布时间:2025-04-29 19:51:26

第30个世界读书日的余音未了,2024年4月26日, 绵竹市汉旺涵山竹灵酒店,又传来朗朗的读书交流声。这一天,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周闻道先生的在场散文新作《只为卿云》分享会,在这里热烈举行。来自德阳、眉山等地近20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活动名家云集,共话文学初心,共赴这场诗意盎然的文学盛宴。德阳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郭娟主持分享会,现场氛围热烈,书香满溢。

微信图片_20250429195522.png

《只为卿云》是周闻道先生的的第18部文学专著,以采风散文为主。的整个风格,在本人一如既往的“在场叙事”基本上,又更鲜明地体现了“行走书写”,即以作家强烈的主体意识,融汇“读万卷书”的广博,介入“行万里路”的发现,通过质朴而诗意的语言、哲学的思考,及作家营造的叙事流,呈现书写对象不同凡响的意义。

上午9时30分,活动在主持人对嘉宾的隆重介绍中拉开帷幕。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只为卿云》作者周闻道,眉山市散文学会作家李云、秘书长李晓群,德阳散文学会顾问蒋大海、钟跃进等文学界代表。德阳散文学会会长张艳代表东道主率先致辞,她高度评价周闻道对当代散文的贡献,称其作品“以在场精神叩击灵魂,以自由笔触书写生命”,并期待《只为卿云》为文坛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首位创立文学流派的政府官员,周闻道在分享中回溯了《只为卿云》的创作历程。他坦言,这部沉淀多年的作品是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度思考,以散文性的语言诠释在场精神的五个维度——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自由性与发现性。“写作是心灵的独行,精神在场,发生灵魂的碰撞。而《只为卿云》是我与世界的对话。”周闻道以真挚的讲述,带领听众走进文字背后的哲思与深情。现场,粉丝代表赵雨欣献上鲜花,表达对作家的敬意钟智、钟守芳等嘉宾深情朗诵书中精彩片段,字句间,流淌深邃哲理、独特发现、人性审视和诗意情怀,令在场作家动容落泪。

在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中散文学会理事、德阳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艳,分享阅读感悟:“周闻道老师散文的特点是小切口,大文章”。《只为卿云》以微小叙事,承载宏大命题,展现了散文的无限可能。德阳市散文学会党支部书记李淮,探讨作品深层联结。面对文友关于散文创作的提问,周闻道强调“在场写作”的核心在于“直面真实、介入生活”,并鼓励创作者“以自由之心捕捉瞬间永恒”。

正午时分,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文友们手捧新书,与周闻道合影、交流,久久不愿离去。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学聚会,不仅为《只为卿云》写下生动的注脚,更以思想碰撞点燃了创作的火种。

正如主持人深情所言:“四月的绵竹,因文学而更添风华;卿云之下,文字终将抵达心灵的远方;文学在场,春天就在场,我们的生活就充满诗意和阳光……” 


责任编辑:杨东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