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在泸州中院少审庭工作了十一年。从青涩的书记员到如今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的人生轨迹与“泸法麒麟”品牌的发展紧紧交织。那些伏案记录的日夜、那些庭审内外的温情瞬间、那些孩子们的笑脸与泪水,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司法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守护人间温情的火种。
2014年,我刚进入法院工作时,泸州两级法院的普法品牌还呈现“一县一品”的分散格局:江阳区有“萤火虫”、古蔺县有“独角兽”,足够生动,却无法形成体系。2021年,为凝聚两级法院力量,强化全市法院的品牌效应,泸州中院党组决定整合资源,将地方特色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推出了“泸法麒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第一次听到“泸法麒麟”这个名字时,我就被其背后的寓意深深吸引——它的Logo以泸州出土的“麒麟温酒器”为原型,独角象征古代法兽獬豸的公正,天平与酒坛的融合则寓意“守护酒城公平正义”。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一次司法理念的升华。 2022年,“泸法麒麟”正式成为全市法院统一的法治品牌;2024年,我们庭的“守老护小助残”工作也被纳入“泸法麒麟”八大模式之一。 少审庭是一个女性占比75%的团队,我们既是法官、书记员,也是母亲。这种双重身份,让我们在面对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多了一份天然的共情。“泸法麒麟”诞生后,少审庭的法官们,以“法官妈妈”的身份探索建立了对未成年人“柔情审判”模式。我清晰地记得,庭长在动员会上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这句话,成了我此后工作的座右铭。 在少审庭,我们用母爱点亮司法之光。2020年,我参与记录的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中,法官在判决书后附上了一封手写信:“亲爱的孩子,无论父母如何选择,法律都会守护你成长的权利。”这封“判后寄语”被媒体转载后,引发广泛共鸣。如今,“判后不离线”已成为我们的常态——定期回访、心理疏导、协调就学……我们不仅是案件的记录者,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守护者。 每年开学季,我们的“泸法麒麟·守护成长”活动都会走进校园,开展“模拟法庭”等生动形象的普法宣传活动;在纳溪区法院启动的“泸法麒麟·云溪司法救助”项目中,我们为困难群众争取赔偿、联系社会救助;“泸法麒麟·法润乡村”行动中,我们用快板、小品使法律条文“活起来”。一位村民曾感慨:“以前觉得法院高高在上,现在法官成了咱自家人!” 今年,是“泸法麒麟”诞生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家迎来新生命的一年——我的二胎宝宝出生了。抱着怀中柔软的小生命,我常想起少审庭那些曾无助哭泣的孩子。作为一名母亲,我更加懂得:司法者的使命,是让每个孩子相信人间值得。今天,“泸法麒麟”已获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少审庭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但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一名书记员,我或许没有法官的法槌威严,但每一次细致的记录、每一场用心的普法、每一封温情的回访信,都是对“泸法麒麟”精神的践行。这十一年,我见证了品牌的成长,品牌也重塑了我的人生。 愿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继续以司法为铠,以母爱为灯,让“泸法麒麟”的守护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幸福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