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党旗领航盘活“沉睡地” 巴州区西城街道白马井社区:“党建+”激活集体经济新引擎

来源:巴州区西城街道白马井社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5 14:53:18

5月9日上午,阳光洒在巴城草坝街,于5月初全面改造成功的四巷子购物场前人声熙攘。青瓦白墙的川东北民居风格建筑里,商贩的叫卖声、居民的谈笑声此起彼伏。然而,这片占地400平方米的坝子,曾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不仅荒草丛生,杂物堆积、卫生脏乱差,更给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经过不懈努力,这片荒废空地现已成为独具川东北民俗特色的购物场所,成为社区集体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党建引领:一把钥匙开“荒锁”

巴州区西城街道白马井社区地处巴城核心地段,其辖区内草坝街旁的四巷子空坝闲置地块犹如一个“城市疤痕”,是治理的“老大难”问题。“此前,这块地闲置长达10余年,环境极差、杂草疯长,蚊蝇滋生让居民苦不堪言。更棘手的是,地块涉及6大户拆迁户因历史遗留问题拒绝移交,成为闲置资产盘活的核心症结,也让社区集体经济长期‘贫血’。”走访中,白马井社区负责人向我们一一道来此处的情况。

2023年11月,巴州区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后确立"党建破题"思路。西城街道白马井社区党委迅速响应,成立“党员攻坚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问题解决。“面对四巷子空坝涉及的 6 户拆迁户因拆迁款支付过渡费争议而阻碍社区使用的情况,我们多次到区征收局调取原始档案深入了解情况,同步组织被拆迁户开展座谈商讨解决方案。”赵周明回忆,通过20余次“拉家常式”的耐心沟通,不仅理清了历史旧账,解决了过渡费争议,还取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党员干部把我们的事当自家事办,把政策讲透,把账算明白,我们信得过党旗子,必须支持社区搞发展!”拆迁户代表张大哥感慨道,此举为社区盘活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扫除了首要“障碍”。

二、多方联动:闲置地长出“金凤凰”

2024年12月,四巷子闲置地块正式开始整治。当天,社区党委班子带头清理垃圾,整理杂物。“这种事情,我们志愿者哪能落后?”社区老党员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与社区工作者及专业施工队组成“突击小队”,展开“三日攻坚战”:人机协同清运建筑垃圾、废旧物品12车,徒手拔除半人高杂草;用平整坑洼地面400余平方米,铺设碎石垫层防积水;连夜画出临时摊位标线,为后续招商引入“造血项目”预留空间。

“以前从这儿过要绕着走,现在路面平了、视线敞了,看着都舒心!”住在隔壁的退休教师刘先生告诉我们,社区还同步安装了监控,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更让这块“闲置地”成为客商眼中的“潜力股”。

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后,为激活社区经济新引擎,社区党委立足长远发展,按照“三重一大”原则,经"四议两公开"程序精心筛选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对四巷子空坝进行高标准打造。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一座具有川东北民俗特色的双层购物场所拔地而起。5月1日,该购物场所正式对外营业,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更为社区集体经济带来了稳定收入。据测算,通过场地租赁和配套服务,每年可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为契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从实从细做好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突出党建引领,立足发展,推动辖区更多资源活起来、力量凝起来、能力强起来、人心聚起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洪林说。对于社区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将用于辖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等民生事项,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手记:

站在改造后的四巷子,内心不禁感概:这里飘扬的不仅是商户的招幌,更有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从荒草丛生的城市“洼地”到人气兴旺的“宝盆”,四巷子闲置地块的蜕变印证了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当党组织把准“盘活资源壮经济”的脉搏、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破题、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闲置资产不仅能“变现”,更能成为撬动基层治理升级的支点。如今,白马井社区的党旗不仅飘扬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更扎根在集体经济发展的热土上,引领着更多“沉睡资源”觉醒,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生产力”。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